
2008年1月21日 星期一
2008年1月15日 星期二
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STORYBOARDS

我是以國外電影預告片快速帶過一些重點片段的方式來製作支trailer。
主要可以分為三組片段:
從一開始到礦場的畫面為一段
女主角一系列被欺負的畫面為第二段
人物快速帶過為第三段
三組所剪出來的片段雖然是零碎的,但都會鎖定集中在上述所提的主題上。 而trailer的劇情之所以要這樣安排,主要是希望觀看者能在trailer裡就能大只知道劇情的內容。 第一段是為了開場,整個環境的介紹。第二段則是以一系列被欺負的畫面讓觀看者可以快速了解到電影的內容與精華片段。之後的人物快速帶過,則有點像是演員介紹。
三個片段之間會以二組不同的文字或聲音作連結
第一段到第二段之間以 the story about the women....
第二段到第三段之間以they can't do this to us
如此的安排亦是為了乎應整個trailer 內容的走向。先讓各位知道整個定位,之後呈現電影精華片段,最後人物介紹。

最後的兩格故意排在一起,欲呈現裘絲與葛洛莉兩者對整個事件的看法不一與爭執,表現兩種對性騷擾不同的態度。

最後以stand up for something... 作結尾,結束前再接一次片名,前後作乎應。
storyboards 裡有很多以方框來表現畫面快速的變換,主要是因為大多數的電影預告片都是以不同的片段(劇情不一定銜接)配上voice over 來呈現。因為片段太過鎖碎,故以方框來表現畫面片段的切換。
北國性騷擾

The subject of my tailer is "North Country"(北國性騷擾)
This is a pretty good movie, but there isn't any good trailers of its.
Therefore; I hope I could make a good trailer for it.
劇情簡介
當裘絲艾米斯(金獎影后莎莉賽隆飾)歷經婚姻失敗回到家鄉明尼蘇達州北部,成為一位必須獨力撫養兩個小孩的單親媽媽,於是她急需一份工作,而當地唯一的穩定工作就是當礦工。
礦場一直以來都為當地居民提供穩定工作,雖然工作辛苦,但是薪水卻很高,而且工作夥伴都成為在日常生活上互相扶持的好友,讓當地的家庭和社區變得更團結。但是一直以來都只有男人才能當礦工,而且鋼鐵公司以及社區的作風保守,想要改變現況非常困難。
裘絲的老朋友葛洛莉(金獎影后法蘭西絲麥朵曼飾)是礦場少數的女礦工之一,她鼓勵裘絲加入她的行列,到礦場幹粗活,而裘絲為了賺錢養家,也不怕做粗重並危險的工作,但是她和其他女礦工該如何面對男性同事的性騷擾卻是一項更困難的挑戰。
經濟不景氣,工作越來越少,所以男礦工不希望女人來搶他們的飯碗,況且他們認為女人根本就不應該來幹這種粗活。如果她們堅持要留下來,就得忍受來自男礦工的羞辱及騷擾,如果她們受不了儘管可以走人。
當裘絲挺身而出,為她和其他女礦工受到的可怕待遇發出不平之鳴,她不但慘遭礦場及鋼鐵公司資方修理,甚至得不到她的父母及其他女礦工的支持,因為她們深怕情況會因此變得越來越糟。就連她和葛洛莉的友情也受到嚴重考驗,而她父親對她的不滿也達到極限。當她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並為孩子們的未來著想,決定控告礦場及鋼鐵公司,她的私生活不但受到批判,就連她和小女兒和大兒子之間的關係也受到影響,因為她不堪回首的過去讓她成為眾矢之的,遭到各種蜚長流短的攻擊。
但是當全世界都不肯站在她這一邊的時候,仍然鼓起勇氣挺身而出,堅持她的信念,就算必須孤身奮戰也在所不惜。
【北國性騷擾】一片改編自真實故事,全片描述裘絲坎坷的人生以及艱苦的奮鬥,將她帶到她從來沒有想過的世界,並且激發了無數人的良知,成功打贏美國史上第一場性騷擾集體訴訟案官司。
文章取自:奇摩電影
-----------------------------
我沒有太多的錢看電影,所以我都會盡量挑值得看的電影,而「北國性騷擾」就是其中之一。一開始會想看北國決不是因為它的名字取的很A片的關係,而是在上英文課時,老師有提到一些劇情。那時就覺得「北國」似乎是一部不錯看的片子。
之後沒多久,我就去看了北國,並且深深地為它著迷。整部電影是以倒敘式又帶點補敘味道的方式呈現。內容可分主線跟副線的劇情。主線是以律師打官司的劇情為主,而副線就是女主角的一些回憶或打官司前所發生的一些事。雖說整部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打官司的劇情,但北國的呈現手法,並且反映出當時社會文化風氣的氛圍,你會覺得電影裡的畫面是如此地真實,誤以為自己好像是庭上的部審團之一。親臨律師為女主角在庭上辯護,緊抓著手為女主角擔憂;隨著劇情的安排,似乎也像是在回憶自己的記憶,好像自己一直是以第三人的方式與女主角一起經歷這些種種,而最後這場官司到底是輸還是贏?就由大家一起成為部審團的一員,好好地審視吧~
This is a pretty good movie, but there isn't any good trailers of its.
Therefore; I hope I could make a good trailer for it.
劇情簡介
當裘絲艾米斯(金獎影后莎莉賽隆飾)歷經婚姻失敗回到家鄉明尼蘇達州北部,成為一位必須獨力撫養兩個小孩的單親媽媽,於是她急需一份工作,而當地唯一的穩定工作就是當礦工。
礦場一直以來都為當地居民提供穩定工作,雖然工作辛苦,但是薪水卻很高,而且工作夥伴都成為在日常生活上互相扶持的好友,讓當地的家庭和社區變得更團結。但是一直以來都只有男人才能當礦工,而且鋼鐵公司以及社區的作風保守,想要改變現況非常困難。
裘絲的老朋友葛洛莉(金獎影后法蘭西絲麥朵曼飾)是礦場少數的女礦工之一,她鼓勵裘絲加入她的行列,到礦場幹粗活,而裘絲為了賺錢養家,也不怕做粗重並危險的工作,但是她和其他女礦工該如何面對男性同事的性騷擾卻是一項更困難的挑戰。
經濟不景氣,工作越來越少,所以男礦工不希望女人來搶他們的飯碗,況且他們認為女人根本就不應該來幹這種粗活。如果她們堅持要留下來,就得忍受來自男礦工的羞辱及騷擾,如果她們受不了儘管可以走人。
當裘絲挺身而出,為她和其他女礦工受到的可怕待遇發出不平之鳴,她不但慘遭礦場及鋼鐵公司資方修理,甚至得不到她的父母及其他女礦工的支持,因為她們深怕情況會因此變得越來越糟。就連她和葛洛莉的友情也受到嚴重考驗,而她父親對她的不滿也達到極限。當她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並為孩子們的未來著想,決定控告礦場及鋼鐵公司,她的私生活不但受到批判,就連她和小女兒和大兒子之間的關係也受到影響,因為她不堪回首的過去讓她成為眾矢之的,遭到各種蜚長流短的攻擊。
但是當全世界都不肯站在她這一邊的時候,仍然鼓起勇氣挺身而出,堅持她的信念,就算必須孤身奮戰也在所不惜。
【北國性騷擾】一片改編自真實故事,全片描述裘絲坎坷的人生以及艱苦的奮鬥,將她帶到她從來沒有想過的世界,並且激發了無數人的良知,成功打贏美國史上第一場性騷擾集體訴訟案官司。
文章取自:奇摩電影
-----------------------------
我沒有太多的錢看電影,所以我都會盡量挑值得看的電影,而「北國性騷擾」就是其中之一。一開始會想看北國決不是因為它的名字取的很A片的關係,而是在上英文課時,老師有提到一些劇情。那時就覺得「北國」似乎是一部不錯看的片子。
之後沒多久,我就去看了北國,並且深深地為它著迷。整部電影是以倒敘式又帶點補敘味道的方式呈現。內容可分主線跟副線的劇情。主線是以律師打官司的劇情為主,而副線就是女主角的一些回憶或打官司前所發生的一些事。雖說整部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打官司的劇情,但北國的呈現手法,並且反映出當時社會文化風氣的氛圍,你會覺得電影裡的畫面是如此地真實,誤以為自己好像是庭上的部審團之一。親臨律師為女主角在庭上辯護,緊抓著手為女主角擔憂;隨著劇情的安排,似乎也像是在回憶自己的記憶,好像自己一直是以第三人的方式與女主角一起經歷這些種種,而最後這場官司到底是輸還是贏?就由大家一起成為部審團的一員,好好地審視吧~
2008年1月1日 星期二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WorkShop ╳ WorkShop ╳ WorkShop
I didn't attend the workshop but I knew the workshop was a pretty great experience for some people. On some classmates' articles, I could tell that we were capable of not only learning the particular concept of design but also improving our English ability by chatting or presenting with Master, Markus Fischmann.
But it's really pities because I was not interested in the subject of the workshop. At that time, I asked myself why "I have to take the workshop I am not interested in, not to take routine classes I like.
I second it that the workshop was valuable to the most students, but I didn't want to take a whole week to learn something I might feel bored, even I had to use my poor English to communicate to Master.
Actually, I extremely looked forward to the workshop, but at the first day, when I knew the subject, I felt really disappointed. I thought it was unfair for students because they couldn't choose what they wanted to learn from the workshop. The head of the department got some money from school to temporarily hire the foreign teacher so that letting students felt they had some bonus from the department. But if the head just wanted to pretend he had already done so many things, and spent so much money for students. From freshman to junior, we've learned lots of subjects about visual design, marketing and advertisement…etc, however; it seems that the head of the department attempts to transfer the trend of commercial design to animation anyway. Is it the correct trend? I don't know.
But it's really pities because I was not interested in the subject of the workshop. At that time, I asked myself why "I have to take the workshop I am not interested in, not to take routine classes I like.
I second it that the workshop was valuable to the most students, but I didn't want to take a whole week to learn something I might feel bored, even I had to use my poor English to communicate to Master.
Actually, I extremely looked forward to the workshop, but at the first day, when I knew the subject, I felt really disappointed. I thought it was unfair for students because they couldn't choose what they wanted to learn from the workshop. The head of the department got some money from school to temporarily hire the foreign teacher so that letting students felt they had some bonus from the department. But if the head just wanted to pretend he had already done so many things, and spent so much money for students. From freshman to junior, we've learned lots of subjects about visual design, marketing and advertisement…etc, however; it seems that the head of the department attempts to transfer the trend of commercial design to animation anyway. Is it the correct trend? I don't know.
2007年11月24日 星期六
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

現今日本出品的漫畫、電玩、動畫、特攝片等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除了故事本身,人物角色與機器人形象也受到高度支持,進而出現了各種周邊商品,以滿足大眾多樣化的需求。漫畫、電玩與動畫成為日本輸出商品的招牌明星,隨之衍生的玩偶、同人誌及模型,匯集成一種所謂「日本製造」的消費價值。而這類文化的集散地──秋葉原,也因此成為東京最大的觀光名勝區,帶出一種日本次文化,也就是所謂的「御宅族文化」。
「御宅族文化」自1980年代初期開始大幅發展,海洋堂便是一路走來的造形集團與製造商。以買零食附贈的「食玩」及各種玩偶贏得超高人氣的海洋堂,在1964年於日本的大阪以模型店起家,除了販賣塑膠模型之外,同時也一直致力於造形文化的啟發與普及,1980年轉型為「GK模型」(少量生產的組合式模型)製造商。1990年代末期,在大量生產、價格低廉的食玩領域掀起一大旋風。 從海洋堂推出的歷年商品,可以看出御宅族文化的演變過程。日本當紅的漫畫與動畫角色、戰車、機器人、怪獸、恐龍、動物、妖怪、乃至博物館的名品與美術作品,舉凡想得到的主題都能被製作成立體模型,也象徵著現代人無止境的欲望與消費的關係。透過本展將回顧海洋堂製作的食玩與模型,以及造型師的工作,同時也介紹日本御宅族文化的現況。
「御宅族文化」自1980年代初期開始大幅發展,海洋堂便是一路走來的造形集團與製造商。以買零食附贈的「食玩」及各種玩偶贏得超高人氣的海洋堂,在1964年於日本的大阪以模型店起家,除了販賣塑膠模型之外,同時也一直致力於造形文化的啟發與普及,1980年轉型為「GK模型」(少量生產的組合式模型)製造商。1990年代末期,在大量生產、價格低廉的食玩領域掀起一大旋風。 從海洋堂推出的歷年商品,可以看出御宅族文化的演變過程。日本當紅的漫畫與動畫角色、戰車、機器人、怪獸、恐龍、動物、妖怪、乃至博物館的名品與美術作品,舉凡想得到的主題都能被製作成立體模型,也象徵著現代人無止境的欲望與消費的關係。透過本展將回顧海洋堂製作的食玩與模型,以及造型師的工作,同時也介紹日本御宅族文化的現況。
欲望與消費-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2007/11/17 - 2008/2/17 1A~1B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http://www.tfam.museum/20_News/News_List.aspx?MessageID=63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http://www.tfam.museum/20_News/News_List.aspx?MessageID=63
2007年11月10日 星期六
電腦是素材而非工具
在探討電腦是「工具」或「素材」的議題前,可以先從電腦最早被製造出來的目的為什麼討論起。早在西元1883年,英國數學家 Charles Babbage 製作出了一部「差分機」和「分析機」,特別是分析機,其概念與現今電腦極為相似,可說是電腦最早的雛形。而我認為以前被稱為「最早的電腦」是以「工具」為目的發明出來的。甚至之後電腦不斷的演進、改造都是以成為「最佳的工具」為主。人們只把電子計算機當作是分析一些指令、編排的輔助工具,那時更不會有人針對電腦的外形作設計的變化。
而我認為前田約翰所提出的「電腦是素材而非工具」的議題,是從電腦愈改愈小,愈改愈便宜,漸漸的電腦普及化後才慢慢地形成。現在似乎電腦不只是計算用的工具,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想想學生離鄉讀書時,做父親都一定會買一台電腦給自己的孩子,感覺就好像是必定要做的事。搬家時的家具採購,電腦被列為家中必要的家具之一,只是因為有需要用到電腦而已嗎?而對許多御宅族而言,要是沒有電腦是非常要命的事。現今電腦早已成為人一生之中必要的素材。而它所伴演的角色不再只是上課、讀書和查資料的工具。甚至某一層面來看,電腦是一種地位成就的象徵。Apple的電腦設計,更是讓人們對電腦的使用偏向素材化的情況。買了一台外型好看的電腦,其外形足以裝飾房間的氛圍。而一台外型跟介面都好看的電腦,對使用者而言,甚至會有精神上的享受。
總之現今人類對電腦的態度已全然跟過去不同。過去的電腦被使用只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現今電腦的存在是必然的,不管是在實際上或精神面上,它嚴然是人一生不可或缺的材素。
而我認為前田約翰所提出的「電腦是素材而非工具」的議題,是從電腦愈改愈小,愈改愈便宜,漸漸的電腦普及化後才慢慢地形成。現在似乎電腦不只是計算用的工具,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想想學生離鄉讀書時,做父親都一定會買一台電腦給自己的孩子,感覺就好像是必定要做的事。搬家時的家具採購,電腦被列為家中必要的家具之一,只是因為有需要用到電腦而已嗎?而對許多御宅族而言,要是沒有電腦是非常要命的事。現今電腦早已成為人一生之中必要的素材。而它所伴演的角色不再只是上課、讀書和查資料的工具。甚至某一層面來看,電腦是一種地位成就的象徵。Apple的電腦設計,更是讓人們對電腦的使用偏向素材化的情況。買了一台外型好看的電腦,其外形足以裝飾房間的氛圍。而一台外型跟介面都好看的電腦,對使用者而言,甚至會有精神上的享受。
總之現今人類對電腦的態度已全然跟過去不同。過去的電腦被使用只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現今電腦的存在是必然的,不管是在實際上或精神面上,它嚴然是人一生不可或缺的材素。
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MATERIAL & TEXTURE

This is the first step of current project for computer-aided design class.The teacher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is going to teach us how to use the software called "DBN" to draw some graphic works. Firstly, we have to gather 60 photos to compose 30 opposite tactile suits by ourselves. And then we need to show those photos on the teacher's blog.
While I tried to collect those photos, I was unable to image that I could finish it, because 60 is a huge number for me. But the teacher said if we can find 40 photos, we will come up with what else we didn't think of. That means we must concentrate on observing everything in our life. Anyway, finally; I've already found 60 photos and gone to next step.
While I tried to collect those photos, I was unable to image that I could finish it, because 60 is a huge number for me. But the teacher said if we can find 40 photos, we will come up with what else we didn't think of. That means we must concentrate on observing everything in our life. Anyway, finally; I've already found 60 photos and gone to next step.
Material & texture adjectives : (由上而下,由左至右)
冷硬╳柔軟
冷硬╳柔軟
無彈性╳有彈性 柔╳刺
女人╳男人 狂野╳含蓄 不順╳順
凹╳凸 柔軟╳粗糙 滑╳粗 散╳密
女人╳男人 狂野╳含蓄 不順╳順
凹╳凸 柔軟╳粗糙 滑╳粗 散╳密
柔╳粗 平╳刺 黏╳乾 柔軟╳粗硬 滑╳粗
滑╳粗 銳利╳綿順 平╳毛 光滑╳粗硬 稀疏╳濃
硬╳柔 利╳沙 粗╳細 柔軟╳硬冷
密╳疏 硬╳軟 粗╳細
繁亂節奏╳固定節奏 分散╳密集
硬╳柔 利╳沙 粗╳細 柔軟╳硬冷
密╳疏 硬╳軟 粗╳細
繁亂節奏╳固定節奏 分散╳密集
粗╳細
訂閱:
文章 (Atom)